有一天,当佛陀着衣持钵走入舍卫城化缘的时候,迎头走来一人,他看见佛陀非但未曾恭敬礼让,反而破口大骂,说了许多脏话,同时还抓了把土想撒到佛陀身上。 不料刚一出手便有一...>>查看全文
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讲佛陀割下自己的肉给老虎吃,原因是母老虎饥饿难耐想要吃掉小老虎。 对此,人们纷纷夸赞佛陀的无我之境界,但是鲜有人怀疑,因为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,几乎没...>>查看全文
有一位善信,有一天前去波罗提木叉寺,在路上见到一些金黄色的花,他就采了一些。去到寺庙后,他将这些花放到佛祖像前。 出了大殿,他跑去问一位正在扫地的老人:我用这些金黄...>>查看全文
一日,佛陀与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罗汉应婆罗门阿只达之请,前往接受三个月的供养。然而,供养当天,阿只达被魔乱心,沉迷于五欲之乐,关闭家门不让任何访客进入。当佛陀与五...>>查看全文
昔日,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城中有一长者,名叫婆持加,他常起瞋恚,乱发脾气,所以没有人喜欢亲近他。不过,婆持加却对外道非常地崇信与恭敬。后来,婆持加生了...>>查看全文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,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:如果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在八种因缘下行布施,将获得殊胜功德,是哪八种呢? 一者,善于观察适当的时节因缘而行布施。 二...>>查看全文
昔时,释迦佛出现于世,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。佛相好庄严,具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身相金色,普放光明。当时在会有五百位释迦族人,因为过去业缘,所见为一暗灰、羸...>>查看全文
世尊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,国中有一淫女,名叫莲花。 她自觉地发出善心,放下一切世事,出家为比丘尼。有一天,她独自向耆阇崛山走去,她要去礼佛、听佛说法。 她走了不到...>>查看全文
一日,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,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。有位妇人抱着孩子、拿着水瓶,准备到井边汲水。当时离井不远处,正坐着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。 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,...>>查看全文
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来到了舍卫城,驻锡在胜林给孤独园,第二天清晨,佛陀进入舍卫城乞食化缘,沿路有欢迎的百姓。经过一户人家时,传来一阵狗叫声,佛陀就在门口停了下来,原...>>查看全文
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,印度阿育王时代。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,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。她们两位长老尼,都是具足戒行、喜乐禅那、博学多闻,并且断尽了一切...>>查看全文
一日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:有一次,天帝释提桓因欲前往游戏园,令驾车人摩得梨准备一部用千匹马拉的大车。摩得梨接到命令,很快地备好马车来到宫外,并向...>>查看全文
有一年的夏天,古印度发生了强烈地震,并引发了山洪海啸。大量田地城廓在瞬间被毁,人民流离失所,死伤无数。劫后大地一派凄凉,可谓哀鸿遍野! 生漏婆罗门目睹了眼前的惨状,...>>查看全文
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有一天,世尊带着侍者阿难入城乞食。世尊身上所穿的袈裟,有少许磨损,尚未修补,欲藉此因缘让众生培福修慧,度化应度的众生。佛与阿难乞食...>>查看全文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对比丘开示:世间上有五件事最不可得。哪五种事呢?一、应当丧失之物不想失去它,此事不可得;二、灭尽消亡之法,希望它不灭尽,此事不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,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,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经的声音特别好听,他就下马来请教佛陀,并且向佛陀顶礼。波斯匿王向佛陀说:假如您能够请那位诵经的师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,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,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。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,体悟到: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,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。能知...>>查看全文
佛陀灭度九百年,西元五世纪的时候,北印度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,有兄弟三人,老大叫无著,老二叫天亲,老三叫狮子觉。这兄弟三人都出家修道,个个都很了不起,兄长无著是菩萨...>>查看全文
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位国王,名字叫做和墨。因为他奉事外道,所以举国人民都跟着这个国王信邪,奉行杀生祭祀。 国王的母亲卧病在床,经久不愈。国王便招来婆罗门,询问母亲得...>>查看全文
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,有一日,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:世间有四种人。哪四种人呢? 一种人与结使烦恼相随,然而不觉不知自己内心有烦恼; 一种人与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,佛陀和他的侍者在远行的中途停下来歇息,佛陀饥渴难耐,对侍者说:我们刚才好像经过了一条小河,你去取些水来解渴。 侍者拿着容器很快就来到了小河边,但是正巧不远处...>>查看全文
《金刚经》里有一则忍辱仙人的故事,讲的是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在因地专修忍辱,人称忍辱仙人。有一天,歌利王带着宫女到森林中打猎,宫女们无意间发现了忍辱仙人独自在林中修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世尊在这个舍卫国的时候,去一个首迦长者家中,但是长者不在,世尊看到长者的狗在床上躺,在床上吃东西,世尊就骂那只狗:上辈子不好好修,这辈子还在享受。狗听完就躲...>>查看全文
一日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:有一次,天帝释提桓因欲前往游戏园,令驾车人摩得梨准备一部用千匹马拉的大车。摩得梨接到命令,很快地备好马车来到宫外,并向...>>查看全文
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为太子,舍弃王位,出家修行。先四处参访,后来六年专修苦行,身体虚弱,骨瘦如柴。他认识到苦修不能得道,便决定乞食,增加体力。 清晨时分,菩萨穿好了袈...>>查看全文
舍卫城有位长者来祇园精舍拜见佛陀,言谈之间,不禁聊起了家常事。 佛陀问:长者,近来家中一切可好啊? 长者搓了搓手,有点难为情地说:世尊!总体上还好,鸡毛蒜皮的小事,...>>查看全文
有七个穿饰古怪的外道出家人,在祇园精舍门前彷徉,久久不愿离去。一日上午,波斯匿王前来精舍拜见佛陀。当行至精舍外,见到这些古怪的出家人,便恭敬地上前自我介绍说:各位...>>查看全文
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,你可以拒绝吗?佛陀为什么要拒绝姨妈供养他的金缕衣呢?在佛陀看来,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,没有亲疏之分。 有一次,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,住在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,佛陀在摩揭陀国游化,住在摩鸠罗山。那时,佛陀身边的侍者还不是尊者阿难,而是尊者那伽波罗。这天傍晚,天色才暗,天空飘着细雨,又有间歇的闪电,佛陀在室外的空地...>>查看全文
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虽奉佛多年,然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是否存在,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疑惑。有一次,国王亲至祇园精舍拜见佛陀,专门向佛请教善恶因果之事。 波斯匿王请教道:世尊!...>>查看全文
佛陀时代,在舍卫国的东南方,有一条大江,这条江水又深又广,在江河的岸边,住了五百户人家,他们从未听闻过道德的精神及佛法的真谛,人民个性刚强,难调难伏,横行无忌,以...>>查看全文
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,佛对他的弟子,作了最后一次教诲。佛说要自己度自己,不要依靠其他。要为自己作照明,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,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。 想一想,我们的形躯,它...>>查看全文
昔日,佛在摩竭陀国王舍城弘化,与侍者阿难在路行走。此时,佛看见远处调达正沿着同一条路朝他们走来,就告诉阿难:我们可以绕道而行,没必要跟此人碰面。阿难尊者不解地问道...>>查看全文
一天,佛陀开示定自在王:无量阿僧衹劫以前,清净莲花目如来于世间弘法度众时,有一罗汉走在路上,遇到一位面容忧戚、名叫光目的女人,她虔诚地供养罗汉饮食,罗汉问她:你有...>>查看全文
过去,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,于山林间修道,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,常思应如何救度。于是静心思惟,求索根本解脱之道,以拯济众生。 一日,因衣内有只虱子,致全身发痒,心...>>查看全文
往昔,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,佛陀告诉比丘们:当天子在天上的寿命即将结束时,会有五种衰相现前。是哪五种现象呢?第一、头冠上的花开始凋萎;第二、天衣出现污垢...>>查看全文
有一次,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,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罗的村落,住在附近的树林里。 当地的村长听说佛陀来了,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、灭苦,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,也向...>>查看全文
克拉是给孤独长者的儿子,每当佛陀和弟子们到长者家时,克拉都避不见面。给孤独长者担心儿子若不能改变这种心态,将来不知道要变成什么德行。给孤独长者就以一百个金子利诱自...>>查看全文
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不久,魔王便起了妨碍佛陀弘法的念头,于是立即前去佛陀所在。 魔王对佛说道:您平日总是显现庄严和悦的气色,一个人在静处独处着,想必您修习禅定时,必定...>>查看全文
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,阿那律尊者被尊为天眼第一。出家前的阿那律是释迦族的王子,由于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,所以生生世世皆感得大富大贵的福报,衣食住行一切不虞匮乏。而善根...>>查看全文
过去,佛陀曾是位居士,他与五百商人一起出海采集珍宝,数月之后,采了满满一船。 可就在返航途中,船只遇到了风浪,天空电闪雷鸣,云集而来的海神围在船舷四周,好像城墙一般...>>查看全文
有一天,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: 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,哪三种呢?就是耕田、溉灌及播种。农夫在耕田、溉灌及播种后,并不会希望:我今日...>>查看全文
一日,佛陀给众弟子讲了个故事! 很久以前,一位很小便失去了父亲的孩子,和母亲相依为命。他素来喜欢朝礼寺庙,厌离邪道,喜持正行,虔诚皈敬三宝,禀承佛陀教化,白天请益,晚间持诵,修行越来越精深,...>>查看全文
圣忠居士
扣扣:838919139
微信:w705751564
邮箱:838919139@qq.com
圣忠居士,网名:溪门飞雪,滇西农村人,2013年7月西南林业大学毕业。2017年8月开始学习佛法,2023年2月5日(元宵节)在朝霞寺皈依受五戒,正式成为佛弟子!>>圣忠居士简介 >>对佛法之见解